欢迎访问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返回学校主页

欢乐与寂寞,结构与创造——2011年心理文化月活动报道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04-20浏览次数:163

2011412日晚上,复旦大学春季心理文化月第一次讲座活动在邯郸校区3306教室拉开了帷幕。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吴国宏老师,主题为欢乐与寂寞,结构与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学视角。活动伊始,刘明波老师致开场词,介绍了本学期心理文化月的主题“放下手中鼠标,拥抱美丽自我”,并解释了心理健康活动月改称心理文化月的意义:不仅关心心理健康,更让心理成为一种文化。

讲座开始,吴老师用其幽默的语言,带动起了现场的气氛,并结合当下热门的网络话题,如咆哮体,暴牙哥等,让在场的同学产生极强的亲切感,讲座迅速进入了状态。吴老师由互联网产生与发展发达的时代背景讲到心理学视角中的互联网,明确了互联网发展发达的原因与支撑要素。点出了互联网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信息量巨大。由此,吴老师阐述了互联网产生欢乐与压力并存的二律悖反的原因:获得信息的快乐以及信息过载造成的压力。对信息过载产生的压力,吴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因为人类对不确定性的恐慌,信息加工能力的欠缺以及应对及自我调节能力的低下引起了信息过载造成的压力。之后,吴老师举了权利分散,去中心化等例子由人性解放的角度剖析了互联网;谈及了暴露狂与偷窥癖等问题;解释了互联网作为人际交往方式的优势:成本低廉;管道平等多元;科技支持。又从反面提出了其劣势:人际交往距离过远等,由隐身这个网络上键词解析了人们的心理中兴奋与恐慌的对立,偷窥癖与不自信的并行;从转发这个关键词阐述了人们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关注和非理性的加工原则。最后,吴老师从创造与结构方面激励大家利用好网络的创造力,也不要过度依恋网络造成寂寞。

讲座中吴老师语言幽默,加上个人的切身体会,运用大量我们身边的实例。整个讲座在欢快的节奏下结束了。在场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到了心理学的知识,深入了解了互联网的本质,收益匪浅。